大家好,我是梁医生。
不少朋友被腹胀的问题困扰:明明吃饭不多,肚子却总是胀满难受。敲一敲,像小鼓一样“咚咚” 响。排气情况也不正常,要么整天不放屁,要么一放就是“连环屁”。
这种情况,大多是由腑气不通、浊气不降所导致。正如《黄帝内经》所讲:“浊气在上,则生䐜胀”。
今天,梁医生就教大家一套“腹部排气手法”,调节气机升降,让你「一通百通」。
四个穴位 两大手法
一.
气海穴
气海穴属任脉要穴,位于位于脐下1.5寸,为元气之会。《医宗金鉴》指出,“气海穴主治一切气疾”。
元气充足则气化有权。刺激气海穴能促进肠胃蠕动,推动腹中浊气下行,缓解以食欲不振、乏力、排气不畅为主要表现的虚性腹胀。这就是中医“补虚行滞”的道理。
图片
二.
天枢穴
天枢穴是大肠经的募穴,同时也是胃经穴位。位于肚脐旁开2寸(三指)处,左右各一。有调理肠腑,升降气机,调中和胃,理气健脾的功效
刺激天枢穴,能通调肠腑气机,帮助排气,缓解腹胀。而且,天枢穴还有“双向调节作用”,便秘、腹泻都能调。
三.
中脘穴
当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减退时,食物无法及时消化,在胃肠中经细菌发酵、分解,就产生了过量的气体。
中脘穴是八会穴之“腑会”,位于脐上4寸(胸骨下端和肚脐眼连线的中点)。能消食、导滞、降逆,疏利中焦气机。《类经图翼》有言:“中脘主治一切脾胃之疾。”
刺激中脘穴不仅能缓解腹胀,还能改善消化不良、胃痛、反酸、恶心等常见症状。
四.
期门穴
《医学入门》提出:“治胀不理气,非其治也”。
期门穴是调肝理气之要穴,能排出体内浊气,被誉为“人体排气筒”。从乳头垂直向下摸2个肋间隙(即第6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图片
对于情志抑郁、胸胁胀痛、腹胀等问题效果绝佳。
手法一:“狮子滚绣球”
躺在床上,双膝微屈使腹部放松。左手虚握空拳,放在右下腹,右手放在左手拳头上,像滚动绣球一样,压着拳头在腹部滚动。
顺序:
●沿右腹侧向上推至肋骨下(刺激右侧天枢)
●横向推至左肋骨下(经过中脘)
●沿左腹侧向下推至下腹部(刺激左侧天枢、气海)
●经小腹回右下腹完成循环
图片
注意:建议空腹或饭后两小时后操作,每日至少9次。操作时,力量要柔和、缓慢、渗透,不要操之过急。以产生温热感、酸胀感为宜。
不少人在操作时会出现肠鸣矢气,说明气机通了,气行则腹胀自消。
手法二:分推期门(胁肋)
用手掌,或攥拳用拳峰沿肋骨间隙由内向外捋,用空心拳、空心掌轻轻拍打也可。注意力度,避免用力过猛。每次做 30 下左右,一天 2 - 3 次。
这两个手法能把脾胃、肠腑、肝脏的气机都理顺,有效缓解腹胀。
声明
●本公众号原创文章版权归本号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转载、摘编、修改。禁做商用。
●文章中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使用。
图片
往期 · 推荐
肩胛骨内侧缘疼痛,不一定是颈椎不好,6种原因对症调理
一顿晚饭,毁掉一晚阳气?想长寿,牢记7个“不”
桂圆和它们“天生一对”,一起煮来吃,补气养血,倒头就睡,气色好
人体自带的“止鸣穴”,3大穴位,没事多揉一揉,耳鸣不见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秦安配资-配资机构网-短期股票配资最简单三个技巧-股票配资app下载排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