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颁奖典礼后的私下交流,撕开了俄乌冲突的华丽包装。 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清晰记得,2022年5月马克龙亲口告诉他,“这场战争是北约的错”。
萨克斯在意大利接受采访时公布了这一内幕。 2022年5月,他在法国领取荣誉军团勋章时与马克龙进行了私下交流,这位法国领导人的表态“与他公开言论完全相反”。
马克龙在公开场合一直指责俄罗斯对乌克兰的“侵略行动”,但私下却承认北约东扩才是冲突的导火索。 萨克斯对欧洲领导人的这种表里不一感到“厌恶”,他直言西欧领导人都是“只想着打仗的战争贩子”。
违背承诺的扩张之路
冷战结束后,北约曾向俄罗斯作出不东扩的承诺。 1990年代,美国及其盟国向俄罗斯保证“北约不会向东移动一寸”。 这个承诺很快被打破。
北约东扩被认为是冷战后美国企图继续控制西欧、在中东欧推广自己价值观和遏制俄罗斯的战略工具。 自1999年以来,北约已经进行了多轮东扩,成员国从16个增加到30个,向东推进了1000多公里,直抵俄罗斯边境。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指出,“美国确实曾承诺北约不再扩张。 美国撒谎了,因为从1992年开始,北约就有了东扩的完整计划。 顺便说一下,北约早在1992年的东扩计划中就包括了乌克兰。 ”
政治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认为,此次俄乌冲突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北约扩张,俄罗斯只是对此作出回应。 西方国家企图让乌克兰成为其在俄边界的一个堡垒,这对俄罗斯构成生存威胁。
乌克兰政变与军事扩张
美国在2014年乌克兰动荡中扮演了“幕后黑手”的角色。 萨克斯指出,乌克兰冲突实际上始于2014年,当时美国“积极参与暴力政变”,推翻了基辅政府。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华盛顿帮助将乌克兰军队打造成欧洲规模最大的军队之一。 当俄罗斯寻求和平时,时任美国总统拜登拒绝了莫斯科的提议,并发誓要用制裁“击垮”俄罗斯。
美国联合盟友对俄罗斯实施多轮制裁,同时不断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援助,包括武器装备和军事培训等,延长和加剧了冲突。 这种干预行为背后有着深刻的地缘政治与利益考量。
美国试图通过俄乌冲突遏制俄罗斯发展,巩固其在欧洲的军事影响力,维护全球霸权。
战争背后的利润机器
俄乌冲突背后存在一个巨大的利益网络。 美国军工复合体、能源巨头和粮食大亨等利益集团在冲突中获利颇丰。
数据显示,自俄罗斯在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仅一个月内,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股价上涨25.6%,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股价上涨24%,雷神公司股价上涨近15%。
美国前国会众议员加巴德指出,“战争贩子都在鼓动与俄罗斯的新冷战……这符合他们的利益,将万亿美元装进军工复合体的腰包。 ”她直言,“让俄罗斯进攻乌克兰”,美国军工复合体将从中获利。
美国防部前官员富兰克林·斯平尼指出,美国军工复合体应该对俄乌冲突的爆发负责,因为军工复合体的商业模式及其游说活动是冷战后北约一再东扩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对欧洲的能源控制
俄乌冲突后,美欧对俄实施全方位制裁,导致原本依赖俄罗斯油气的欧洲国家能源供应受阻。 美国则利用“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等事件,不断削弱俄欧之间的能源合作。
美国成功接管了欧洲天然气供应,并以远高于俄罗斯天然气的价格向欧洲销售,并希望长期控制这一市场。 克罗地亚政治分析家罗伯特·弗兰克点破了这个事实。
美国目前已成为欧盟最大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国。 这种能源控制的转变不仅让美国获取了巨额经济利益,还增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政治影响力。
“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事件成为俄欧能源合作受阻的重要标志性事件,为美国扩大对欧液化天然气出口创造了条件。
从自主到依赖的战略困境
欧洲在美国的影响下,参与对俄罗斯的制裁,并向乌克兰提供一定支持。 但欧洲在这场冲突中实际上从“后援团”变成了“局外人”。
长期对美安全依赖使欧洲战略自主的底气越发匮乏。 尽管德法领导人程式化“欢迎”美俄通话,但沦为“看客”的尴尬处境冷暖自知。
欧洲对俄罗斯能源依赖度较高,美国推动欧洲能源转型、摆脱对俄能源依赖,也使得欧洲在俄乌冲突中扮演了复杂角色。
英国首相斯塔默提议向乌派遣地面部队、欧盟豪掷35亿欧元援乌,这些看似强硬的举措,实则是集体安全焦虑的投射。
利益集团如何延长冲突
乌克兰危机难以平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各方利益集团形成了维持冲突的“动力机制”。
军火商需要持续订单,金融资本依赖市场波动投机,资源巨头觊觎长期控制乌克兰,这些利益诉求通过美国政治体制相互强化,构成了一张“铁三角”网络。
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本质上是一种“左兜换右兜”的生意。
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承认,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各类援助花费大部分流向“美国自己的国防工业”。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坦言,美国国会和政府分配的援乌资金中有至少75%都留在了美国。 “武器弹药被运到了我们这里,但生产是在那里进行的,钱留在了美国,税收也留在了美国。 ”
这种“援助”本质上是通过乌克兰战场刺激美国国内军工生产、创造就业并拉动经济增长的特殊手段。
乌克兰成西方猎物
乌克兰丰富的矿产资源成为美西方利益集团的第三个猎物。 在美国列为关键矿产的50种矿物中,乌克兰拥有22种矿物的储量。
这些资源对高科技产业和国防工业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通过精心设计的“援助换资源”模式,美国正逐步实现对乌克兰关键矿产的控制。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日前与乌克兰外长瑟比加在布鲁塞尔北约总部会谈,急于推进美乌矿产协议,恨不得一劳永逸吞下乌克兰这道“快手菜”。
根据美乌矿产协议,美国企业可优先开发乌境内稀土、页岩气等战略资源,而乌克兰仅获“象征性分成”。
从战略伙伴到资源猎场,基辅的境遇印证了已故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警世名言,“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而做美国的盟友则是致命的。 ”
马克龙私下承认“战争是北约的错”的坦白,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西方领导人的双重立场。 但当军工复合体的股票因战争而上涨,当美国天然气供应商取代俄罗斯成为欧洲主要能源来源,当乌克兰的矿产资源被以“援助”名义廉价获取,谁才是这场冲突的真正受益者?
这场冲突真的只是为了维护国际法和主权原则吗?
还是如美国前国会众议员加巴德所说,只是为了让“万亿美元装进军工复合体的腰包”?
秦安配资-配资机构网-短期股票配资最简单三个技巧-股票配资app下载排行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